商品进销差价是指 商品在购进价格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具体来说,当商品的进价大于售价时,这个差额被称为毛损;反之,当进价小于售价时,差额则被称为毛利。
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
商品进销差价 = 商品销售价格 - 商品购进价格
\]
例如,如果一种商品的售价为60元,进价为40元,那么其进销差价就是:
\[
商品进销差价 = 60元 - 40元 = 20元
\]
会计处理
在会计上,商品进销差价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核算:
记录购进和销售信息
购入商品时,记录商品的进价、数量、供应商等信息。
销售商品时,记录售价、数量、客户等信息。
采用售价法核算
在购入商品时,按售价记入“库存商品”科目,同时按进价贷记相关科目(如“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则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进行核算。
销售商品时,按售价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按进价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并将商品进销差价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
综合差价率法:适用于商品品种繁多、进销价格波动不大的企业。根据“库存商品”和“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余额,计算综合差价率,然后按照综合差价率对“主营业务成本”进行调整。
分类差价率法:适用于商品品种较多、进销价格波动较大的企业。根据各类商品的期末余额和本期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分类差价率,并据此调整已销商品的成本。
示例
某企业购入商品,进价为1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300元,售价为12000元。其会计分录如下:
1. 购入商品时:
\[
借:库存商品 12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00元
贷:银行存款 13300元
商品进销差价 2000元
\]
2. 销售商品时:
\[
借:银行存款 12000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元
商品进销差价 2000元
\]
通过以上步骤和示例,企业可以正确核算商品进销差价,以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