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以资本运营为中心,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准确界定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分类监管。
推进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改革扩大市场
按照市场原则,扩大企业自由参与市场竞争的范围。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和《政府投资法》,开放竞争市场。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国有企业市场经营平台。
推行多元化经营和外延企业合作模式,壮大市场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
完善激励机制
实行股权激励,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改善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营环境,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股份制改革。
加强公司法人治理,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确保各方利益在公司治理中得到平衡。
加快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
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明确国有资产监督责任。
健全国有资产评估、审计和监督机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鼓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参与。
通过改善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营环境,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加强国有企业创新驱动
加强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推动国有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
加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合作与整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强化战略引领和优化资源配置
国有企业需要明确战略目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通过战略对接、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占领价值链中高端。
加强科学管控和推动结构优化
优化完善总部功能定位,清晰明确战略管控模式。
调整资源配置方向,改进业务组合方式,推动资源与能力向优质的、战略性的、有前景的业务集中。
立足全员参与,推动创新创造
鼓励全员参与管理创新,形成鼓励创新的文化与氛围。
通过投资、财务、人力资源、法律事务、信息化和审计监察等手段,形成管控有力、授权合理、责权明确的集团管控界面。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完善主责主业管理,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不同功能作用,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考核指标。
健全制度保障
国务院国资委将持续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将改革进展考核情况与经营业绩考核、领导人员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挂钩。
完善出资人监督体系,健全违规责任追究工作机制,提升监督效能。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制度创新、管理优化和市场拓展,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