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如今不少地方都是以植物性食材为主,主食为五谷,辅食为蔬菜和少量肉类。这属于传统饮食文化的一种,那么你知道传统饮食文化的原则饮食养生是怎样的吗?天人相应和审因用膳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饮食养生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饮食养生,即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性,制定营养平衡、搭配合理、增进健康的膳食养生方案。“饮食养生”,源于医食同源、食医合一的思想和实践。
天人相应
中国历来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认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所以在饮食上也有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理论。中国传统饮食对调味适时非常讲究,认为春季要多吃酸味,夏季多吃苦味,秋节多吃辛味,冬季多吃咸味。另外,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饮食也要与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例如,夏季天气炎热,应多选用寒凉食物以消暑解热,主食多吃小米、大麦类食品,多喝些绿豆汤,多吃些水果、西瓜等寒凉食物;不宜食用辣椒、肉桂等辛热食品,还要适当限制温性的肉类摄入量以免助阳动火;冬季天气寒冷,应多选用温热食物以增温祛寒,如在红焖羊肉、狗肉等时再加些辣椒、花椒、肉桂等辛热香料,以增加温热的功效。
审因用膳
饮食养生还注重审因用膳,即根据个人的机体情况来合理地调配膳食。其实中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人体需要“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养生哲学。人体需要均衡各种营养成分,在保证全面营养的前提下,还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调配饮食结构。如体质健壮者,应该多吃清淡饮食,不宜过多食用荤厚难消化及辛辣之物。体质虚弱者,应该适量多吃些禽蛋肉乳类补虚作用较佳的食品,少食用寒凉的蔬菜水果等。因阳虚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者,应多吃一些羊肉、狗肉、虾类等温热壮阳食品,而忌用田螺、蟹肉等寒凉之品。阴虚而有五心(手掌心、脚心及胸口)烦热,口燥咽干等症状者,应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及乳类制品,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而忌用辛辣生热及温热之品。
民俗小百科:以不伤为本
东晋的著名养生家葛洪主张“养生以不伤为本”,要求人们处事要坦然随和、怡淡欢愉、情绪稳定、心境舒畅、生活规律、饮食适宜、劳逸得当、养成良好习惯,不能思虑无穷、患得患失。同时还指出:言伤者,初亦不觉,久则损寿,亦既当防患于未然。总之,意欲养生长寿,必先防病,意欲防病,先防伤身的养生思想,给世人很多有益启示。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传统饮食文化的原则饮食养生,天人相应和审因用膳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