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是一道著名的传统菜肴,其来历与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苏轼)密切相关。以下是东坡肉的主要来历:
黄州时期
苏轼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期间,因公务繁忙误烧肉,后改良成美味菜肴,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一诗中,其中“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便是他总结的烹饪要领。
杭州时期
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组织民工疏浚西湖,修筑苏堤,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为了感谢他,在过年时送给他许多猪肉。苏轼将猪肉切成方块,加入调料和酒,用他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这道菜因其酥香味美、肥而不腻而受到称赞,因此被命名为“东坡肉”。
徐州时期
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期间,因抗洪救灾,百姓们纷纷送肉慰劳。苏轼将收到的猪肉切成方块,亲自烹饪后回赠给百姓,百姓食后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称其为“回赠肉”,这便是东坡肉的雏形。
综上所述,东坡肉的主要来历是在黄州、杭州和徐州三个时期,通过苏轼的烹饪技艺和百姓的感激之情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一道中外闻名的传统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