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脚,也称为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指的是将女性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形成所谓的“三寸金莲”。这种习俗在 宋朝五代的末期开始流行,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结束。
尽管关于裹脚起始时间有多种说法,包括隋朝、唐朝和五代等,但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裹脚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观点。具体来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窅娘用布帛缠脚,使其呈“新月”状,在金莲花上跳舞,舞姿优美,此后这种缠足的做法逐渐在一些贵族阶层中流传开来。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裹脚在北宋后期开始兴起,并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
综合来看,裹脚作为一种审美标准和社会习俗,在宋朝五代末期开始流行,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