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于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的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嫦娥四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器被赋予了"悟空"之名,在2019年1月3日顺利降落在月球南极的奥西里斯基陨石坑内的冯·卡门撞击坑。而名为"玉兔二号"的巡视器在与着陆器分离后,随即开启了对月球表面的勘查和研究工作。
嫦娥四号在月背实施的着陆与巡视任务,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与实地探测的先河。这一任务不仅为后续的月球科学研究、资源勘察和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航天事业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实践经验。
嫦娥四号的成功实施,无疑在中国参与的全球太空探索征程上树立了一个重大里程碑。到了2018年4月24日,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被正式命名为“鹊桥”。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嫦娥四号仅进行了五次轨道调整。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包括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