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名校是指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为著名和卓越的四所高等学府。它们分别是:
国立中央大学:
前身为清政府的三江师范学堂,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1937年迁至重庆、成都等地,1946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复校。新中国成立后,这所学校又经历了多次拆分、合并,演变为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华东航空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第五军医大学、江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总共十所高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昆明创建的临时联合大学。虽然办学时间只有8年零11个月,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战争结束后,三个大学各归各位,其在昆明旧址设立国立昆明师范学院,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
1927年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改名为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迁至贵州,1946年迁回杭州。1952年院系调整中,部分院系分离或迁出,后与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形成今天的浙江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
前身为1913年创办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抗战时被称为四大名校。
这四所大学在当时的学术水平上卓越,被国内外高度认可,至今仍被视为中国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