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学习,也称为“过度识记”,是指 在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进行的识记记忆。这一概念由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提出,他认为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过度学习的基本原理
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学习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后,再继续学习(即过度学习)能够显著提高记忆的保持效果。具体来说,如果学习四遍后能够背诵,那么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超过这个限度,保持效果将不再增加,甚至可能因为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过度学习的应用
过度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记忆和熟练掌握的技能和信息。例如,在语言学习中,反复背诵单词和短语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在技能学习中,如乐器演奏,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提高演奏水平。
过度学习的注意事项
虽然过度学习有其优势,但也需要注意适度。一般认为,过度学习的程度以150%为佳,即在学习程度达到100%的基础上再增加50%的学习量,效果最好。超过150%可能会导致注意力分散、疲倦和疲劳等消极效应。
过度学习与其他学习理念的关系
过度学习与适度学习相对立。适度学习是指在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后停止学习,而过度学习则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学习。研究表明,过度学习在保持知识方面优于适度学习,但并非越多越好,需要在适度范围内进行。
结论
过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在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后继续进行学习,可以显著提高记忆的保持效果。然而,过度学习也需要适度,过度的学习反而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因此,在应用过度学习时,应注意保持学习的适度性,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