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风筝的发明通常归功于古代哲学家墨翟,他据说用木头制作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这个木鸟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改进了墨翟的风筝材质,使用了竹子,并制作了名为“木鹊”的风筝,能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在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风筝的材质逐渐转变为纸,这种风筝被称为“纸鸢”。到了南北朝时期,风筝开始被用作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时期开始,风筝逐渐成为民间娱乐活动的一部分。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风筝的发明和发展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还传播到了日本、朝鲜、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近邻国,并通过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传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将风筝介绍到了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