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并涉及多个步骤和会计科目。以下是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确认股权形式
确定股权激励的形式,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
授予日的会计处理
如果授予的是股票期权,不确认收入,但应记录负债。
如果授予的是限制性股票,收到职工缴纳的认股款时,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等待期内的会计处理
对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定成本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
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职工提供的服务计入成本费用,金额按照授权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行权日的会计处理
员工行权时,公司按实际行权价格与授予价格之差,确认费用,并减少负债。
如果是以股票形式直接激励员工,应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调整所有者权益。
实际发放时的会计处理
对于限制性股票,如果达到解锁条件而无需回购,则按照解锁股票相对应的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
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
未达到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而需回购的股票,进行相应的回购义务负债和库存股的会计处理。
分配现金股利时的会计处理,根据现金股利的可撤销性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财务报表的披露
公司需要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与股权激励相关的信息,如计划的基本条件、计量方法、成本计量和股权激励计划的影响等。
具体的会计分录示例如下:
行权前: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行权时: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通过以上步骤和分录,企业可以正确记录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