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黄瓜的花、瓜条、叶和茎。这种病害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特别是在连续阴天、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且放风不及时的情况下,病情会加重。黄瓜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
症状表现
黄瓜灰霉病的症状包括:
花朵:花瓣上出现淡灰褐色的老层,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
幼瓜:脐部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
叶片: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
茎蔓: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于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黄瓜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发病的高峰期。
防治方法
田间管理
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喷施土壤消毒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棚内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源。
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水,防止湿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高温季节在大棚、温室内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保持大棚、温室清洁。
化学农药防治
发病后可选用有效成分含量50%啶酰菌胺(凯泽)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喷25%啶菌恶唑乳油1000倍液,或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4000~6000倍液,喷雾防治。
喷药最好选择晴天进行,打药前先通风,待叶面水滴风干后再喷药,一般在上午10点前,下午16点后。喷药时既不能漏喷也不能重喷,喷药时一定要从黄瓜秧的下部往上喷,重点喷打叶片的背面。
物理方法
在高温季节,可以通过深翻灌水并捞出水面漂浮物,集中深埋或烧掉,保持大棚、温室清洁。
在棚口两侧挂好草帘挡风或在进棚口的一至两间处挡废旧薄膜,或在放风口以下50厘米左右设置东西。
建议
及时清理病残体:在病害发生初期和收获后,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并带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加强温湿度调控:在高温季节,通过调节温湿度,将白天棚内温度提高到25-30℃,夜间温度控制在15℃左右,以减少病菌繁殖和传播。
合理使用农药:在发病初期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注意喷药的时机和方法,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