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导条约》全称《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销毁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于1987年签署,旨在限制美苏两国生产、测试和部署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2019年,美国正式退出该条约,这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战略安全挑战增加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可能会变本加厉地在中国周边部署攻击性导弹力量和反导系统,这将进一步增加中国战略安全的挑战。
美国可能会在西太平洋地区和中国的盟国如日本、韩国等部署陆基中程导弹和巡航导弹,这将使得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包括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直接处于其射程之内,从而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更大的直接军事威胁。
军备竞赛风险上升
《中导条约》的废除有可能成为整个军控体系崩溃的开始,人类出现一轮新的军备竞赛将成为高概率的事件。
美国退出条约后,可能会重新启动中程导弹的研制、生产和部署,并且可能会联合其盟友在中国周边构建军事包围圈,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大大恶化。
国际局势紧张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频繁在亚太地区部署高级战略武器,这不仅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破坏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美国可能会在亚太地区部署具备对陆攻击和对海攻击能力的高超音速导弹和标准6系列导弹,以进一步威慑中国解放军。
全球信任缺失
中国提到《中导条约》的重要性,指出美国退出该条约是全球信任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重返此条约,对美国来说,不仅是恢复信任的一步,也是阻止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关键。
中国应对策略
中国需要加快战略核力量体系的多元化,不能过多依赖陆基导弹维系国家安全。
中国应坚决拒绝美国在《中导条约》多边化方面的任何要求,并加快形成多样化的核威慑力支点。
综上所述,《中导条约》的废除对中国带来了显著的战略安全挑战和军事威胁,同时也增加了全球军备竞赛的风险。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快战略核力量体系的多元化,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