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典故

时间:2025-02-13 17:03:59 主机游戏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出自 《晋书·列传三十九》的典故,讲述了东晋时期政治家王导与名士周顗(字伯仁)之间的故事。

背景

王导是东晋的开国元勋之一,而周顗则是当时的名士和大臣,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然而,在政治斗争中,王导的家族受到牵连,面临危险。

事件经过

1. 王敦起兵作乱,王导为了请罪,带领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帝发落。

2. 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

3. 周顗没有回应,昂首走进宫去。他在皇帝面前为王导辩护,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4. 周顗喜欢喝酒,在宫里喝醉了才出来。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顗,周顗没搭理他,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

5. 后来,王敦之乱爆发,周顗被杀害。王导得知周顗曾经为自己求情的真相后,深感懊悔和悲痛,说出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名言。

寓意

这句话表达了王导对周顗之死的内疚和自责,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误解和沟通不畅可能导致的悲剧。它常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