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经验等因素,有选择地将部分刺激作为知觉对象,使其得到清晰的反映,而其余刺激则被视为背景,相对模糊地被感知。这种对客观刺激不同的知觉倾向,是由个人的背景、兴趣和经验的不同造成的。
知觉的选择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象与背景的区别: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会优先选择那些对他们有意义、感兴趣、与当前任务相关或者强烈刺激的信息进行关注,而把其他信息当作背景忽略掉。
主动选择:
人们依据自己的动机、目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主动选择,对同一个事物做出了不同的判断。
影响因素:
知觉的选择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客观因素(如刺激物的强度、对比、运动变化等)和主观因素(如需要、兴趣、经验、情绪状态等)。
信息过滤:
知觉选择性可以类比为大脑中的一个“过滤器”,帮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挑选出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
图形-背景关系: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倾向于将事物知觉为一个有组织、有结构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的部分。图形与背景关系是知觉选择性的重要体现。
知觉的整体性:
虽然知觉具有选择性,但人们仍然倾向于将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综合为整体来反映。
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知觉的选择性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选择地加工和组织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客观刺激的特点和个体的心理特征。这种选择性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处理和理解周围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