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三大镇馆之宝分别是:
翠玉白菜:
这是台北故宫最受欢迎的镇馆之宝之一,原本是北京故宫永和宫的摆设之一,用于光绪大婚时瑾妃的嫁妆。翠玉白菜的翠绿菜叶上还镶嵌有两只昆虫,一只体型较大、伸展着后腿的是螽斯,位于上方;而小一号的则是蝗虫。
肉形石:
肉形石好似一块美味的东坡肉,产自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供奉于清康熙时期的内务府。肉形石是一种天然石种,主要是沉积岩、硅质岩或变质岩,在地质运动中与其他矿物质接触而形成。这块石头的色彩在形成过程中与其他矿物质接触而产生,同时也受到岩浆高温冷却速度差异的影响,呈现出生、熟、腌制、风干等质感,令人印象深刻。
毛公鼎:
毛公鼎是于道光二十八年(1814年)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的西周晚期宣王时期的器物。毛公鼎造型浑厚而凝重,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鼎上刻有铭文,是迄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共有32行499字。毛公鼎不仅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晚清四大国宝之一、十大青铜器之首。
建议:如果有机会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三件宝物是必看的,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