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直接法
定义:直接法是通过列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具体项目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
步骤:
1. 收集和整理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数据,包括总账、明细账和银行对账单等。
2. 根据这些数据,分别计算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3. 将计算结果汇总,填入现金流量表的各个项目。
间接法
定义:间接法是从企业的净利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将净利润转化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方法。
步骤:
1. 从净利润开始,加上非现金项目(如折旧、摊销等)。
2. 调整非经营活动的收入和支出。
3. 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序时账法
定义:序时账法是通过筛选企业的序时账(流水账),筛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通过高级筛选筛出对应的完整分录,然后根据摘要逐一对应现金流量表项目的方法。
适用对象:适合流水较小的企业,如果流水很大,这种方法会显得繁琐。
公式计算法
定义:通过公式推导现金流量表,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出发,逐步分解到各个报表项目,通过对各个报表项目期末与期初的差异,来计算现金流量表。
公式示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 + 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 + (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 + (应收账款期初余额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 - 预收账款期初余额) - 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等。
工作底稿法、T型账户法和分析填列法
定义:这些方法通过编制工作底稿、使用T型账户或分析填列等方式来编制现金流量表。
步骤:
1. 编制表格,用“逆向编制法”求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 用净增加额减去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求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 根据需要调整附表中的项目,最终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建议
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会计信息系统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直接法适合会计信息系统完善的企业,而间接法适合会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的企业。
确保数据准确性: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确保收集和整理的财务数据和交易记录的准确性是关键。
详细记录现金交易:采用直接法时,需要详细记录每一笔现金交易,以便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