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585年-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是 隋末唐初的著名文人、隐士,出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省万荣县)。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是隋朝大臣王通的弟弟,也是唐初大诗人王勃的叔祖。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11岁时游历京都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
王绩在隋朝时期曾任秘书省正字、扬州六合县丞等职务,但由于他性格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最终选择辞职回乡。到了唐朝,唐太宗即位后,征召他为门下省待诏。尽管受到朝廷的赏识,王绩仍不满官场,不久后辞官回乡,成为一位隐士。他在家乡广交朋友,积极参加农事劳动,享受田园生活。王绩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受到朝廷上下的赞誉,他的《过酒家五首》中写道:“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反映了他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王绩的诗歌作品包括《野望》《醉后》《秋夜喜遇王处士》《赠学仙者》《游仙四首》等,其中《野望》以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秋日傍晚的静谧景色,被后世誉为早期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他还著有《醉乡记》《五斗先生传》等散文,以表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王绩的一生三仕三隐,其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以酒和诗来抒发才华未被认可的失落感以及对现实的不满,最终在家中去世。他所著的《王无功文集》五卷本流传于世,其作为五言律诗奠基人的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