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社会效益指标
公众满意度:包括门诊患者满意度、在院患者满意度和出院患者满意度,反映医院服务质量和患者感受。
员工满意度:涉及工作环境、机构管理、工资待遇、培训机会、职称晋升、发展前景等方面。
政府指令性任务落实:包括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支农支边、对口支援、援外、医学人才培养、国防卫生动员等任务的完成情况。
服务效率指标
床位使用率:反映医院运营效率和床位资源配置情况,计算公式为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除以实际开放的总床日数乘以100%。
床位周转率:反映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即一定时期内出院患者数与平均床位数的比率。
平均住院天数:患者在医院治疗所需的平均时间,是衡量医院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
医疗质量指标
治疗成功率:成功治疗患者的比率,反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感染控制率: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对感染的控制能力,是衡量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手术安全指标:包括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和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反映医院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
护理服务指标: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反映医院护理服务的质量和覆盖情况。
用药管理指标: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反映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水平。
运营效率指标
门急诊人次与出院人次比:反映医院门诊与出院患者流量及医疗服务效率。
下转患者人次数:反映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的角色和功能。
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反映医院日间手术在择期手术中的占比,反映医院手术效率和服务质量。
财务与成本指标
按病种的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反映医院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反映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指标
医学人才培养完成率:实际完成医学人才培养人次数与下达任务数的比率。
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全面框架,旨在全面评估医院在医疗质量、服务效率、社会效益、财务管理以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表现,以促进医院的持续改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