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早疫病,也称为轮纹病,是一种常见的番茄病害,由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引起。这种病害主要影响番茄的叶片、茎和果实,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严重时可导致作物绝收。
症状
叶片:初为深褐色或黑色圆形或椭圆形小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边缘有黄色晕环,湿度大时斑上长黑色霉层。
茎部:分枝处出现病斑,黑褐色,椭圆形,稍凹陷,严重时造成断枝。
果实:果蒂附近或裂缝处形成近圆形凹陷病斑,有同心轮纹,开裂,较硬,提早变红,生有黑色霉层,病果易早落。
病原
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病部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具纵横隔阂,顶端长有细长的喙,无色。
发生规律
越冬方式: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
传播途径:次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传播,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6~28℃,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8~30℃。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
轮作,避免与其他茄科作物连作。
种子处理:从无病株采种,如种子带菌应用52℃温汤浸种30分钟,取出冷却后催芽播种。
加强培育管理,苗床要保温通气,浇水后一定要通风,早期发现病叶病株及时摘除,加以烧毁或深埋,番茄生长期间应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性。
药剂防治:
初期发病可喷(0.5:0.5:100)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再喷一次,要联系喷3—5次。
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结合防治性病害,还可选用47%加瑞农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10一15天防治1次,根据病情防治l一3次。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防治番茄早疫病,减少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