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中国为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以下是对该规划的一些关键解读:
规划背景与总体要求
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旨在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总体要求:规划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阶段性目标任务。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空间格局:规划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延续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
政策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绿色发展: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行“三权分置”,明晰产权关系,激发农业经营活力。
乡村生态与文化建设
生态宜居: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乡风文明: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治理与民生改善
治理有效: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生活富裕: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提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精准脱贫: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提高脱贫质量,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重点区与攻坚区:推动重点区加速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周边以及广大平原、丘陵地区的乡村;聚焦攻坚区精准发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
保障措施:规划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总体而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过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产业兴旺、加强生态与文化建设、提升治理水平、改善民生福祉等多方面的措施,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