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 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爵位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对西周的建立和稳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公的主要历史功绩包括:
辅佐周武王灭商:
在周武王决定推翻殷商王朝的统治过程中,周公作为弟弟在辅佐周武王方面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建立了周朝。
摄政七年:
周武王临近驾崩时,将托孤之重任交给周公,希望他辅佐其年幼的儿子姬诵,即周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期间他出师东征,平定了管蔡和武庚的叛乱,并进一步分封诸侯,营建东都,制礼作乐。
制定礼乐:
周公在摄政期间制定了根本性的典章制度,完善了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并制作了礼乐,对稳定西周初期统治局面,为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教育贡献:
周公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的一生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者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