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是一种 预算编制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不受上期预算项目和收支情况的约束,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这种方法要求对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费用项目的开支,都不是从原有的基础出发,而是从零开始考虑各费用项目的必要性,确定预算收支,编制预算。
零基预算的主要特点包括:
从零开始:
预算编制以零为起点,不考虑以往情况,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有否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
全面审视:
对所有支出需求进行重新审视,识别和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成本效益分析:
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
严格审核:
每一项支出都必须重新论证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以确保资源配置的最优性和灵活性。
注重绩效:
推动各部门更加注重实际绩效,减少浪费和低效开支。
零基预算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
列出所有支出项目:
各部门列出所有计划的支出项目,并对每一项开支提供详细论证,阐述支出的目的、预期效果和必要性。
审核支出项目:
审核部门在总体预算框架内,结合每个部门的支出报告进行审核,裁定哪些支出项目可以获得财政资源。
评估支出绩效:
在预算执行阶段,定期评估财政支出绩效,确保每一笔支出都能达到预期目标。
零基预算的优点在于通过重新审视所有支出,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增强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把控力,推动各部门更加注重实际绩效。
然而,零基预算的实施过程较为复杂,不仅每轮预算都需要从头审核,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均明显高于传统预算,影响了决策效率。此外,支出审核严格,容易导致某些长期项目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零基预算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以及企业职能管理部门的预算编制,对具有明显投入产出关系的经济业务活动不适合。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各单位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能从此项业务活动中获得什么效益,不开展这项业务活动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