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强养老服务的体系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政策要点: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为登记和备案管理。
强调民政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职责。
加强法规政策的修改和宣传引导。
税收优惠和生活性服务业支持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落实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提供相关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国家卫健委发布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多个省份作为试点,探索适合国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包括税费优惠政策和加大用地政策落实力度。
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
民政部印发《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提高养老服务的透明度和可及性。
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发布通知,明确医养结合机构的审批登记工作流程。
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政府加强托底保障,优先兜底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通过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立风险分担和防范机制。
养老服务市场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审批效能,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
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养老服务消费促进
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普惠金融。
促进老年人消费增长,加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
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这些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在养老服务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多元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