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骆宾王赏析

时间:2025-02-13 03:13:13 主机游戏

《咏蝉》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佳作,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即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被诬以贪赃罪名下狱期间。这首诗以蝉为题材,借助蝉声抒发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冤屈,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蝉声起兴,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其中,“西陆”指秋天,“南冠”则指囚徒,通过蝉声和囚徒的对比,突出了诗人身陷囹圄的孤独和无奈。

颔联“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进一步以蝉声和自身的形象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流逝、政治失意的悲愤。其中,“玄鬓影”指蝉的黑色翅膀,比喻诗人正当盛年,而“白头吟”则暗指诗人自身的哀伤和无奈。

颈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通过比喻手法,将秋蝉的困境与诗人的政治处境相联系。其中,“露重飞难进”比喻诗人在政治上的不得志和受迫害,“风多响易沉”则比喻诗人的言论受到压制和忽视。

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清白无辜的无奈和悲愤,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强烈愿望。其中,“无人信高洁”指没有人相信秋蝉的高洁品质,也暗指没有人相信诗人的清白无辜,“谁为表予心”则表达了诗人对无人理解的悲愤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通过咏蝉这一题材,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骆宾王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魅力,以及他对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精神。

热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