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阳,即王守仁,是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生于1472年10月31日,卒于1529年1月9日,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守仁在明代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
王守仁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哲学思想,他创立了“阳明心学”,倡导“知行合一”,是继孔子之后的唯一一个“圣人”。他的心法理念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海外诸国,如日本、韩国等也备受推崇,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王守仁的书法造诣深厚,他取法“二王”、欧阳询、黄庭坚等人,最善行草,行笔如风卷云舒,气韵出尘,尽显灵动飞舞之姿,虽取学于古法,但不被古法所束缚,将心学理念融入书法作品中,倡导“道艺合一”,突出书法的超然怡悦之感,行笔跟随心境变化而走,达到“心手两忘”之境,展现自然万物的“真理”变化。
王守仁的教育成就同样显著,他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史称“阳明学派”,由于他出生余姚所在地有大批门生学子,故又称“姚江学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书》三十八卷行世,学术界评价是中国封建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
王守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思想和学说不仅影响了后世,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