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里仁》,这句话的意思是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只看重利益。在这里,“喻”是明白、懂得的意思,而“义”指的是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利”则是指个人欲望或财利。
孔子通过这句话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君子应当重视道义,追求高尚的品德,而小人则往往被私利所驱使,忽视道德。这种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这句话被广泛引用和解读。例如,宋代的程颢和程颐认为,君子对义的理解就像小人对利的理解一样深刻,正是因为他们深刻理解了义,所以才能坚定地追求义。朱熹则解释说,义是天道之所宜,利是人情之所欲,君子懂得天道,小人只懂得人情。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应当优先考虑道德和正义,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