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D,全称为 Direct Stream Digital,即直接数字流,是一种 高解析度数字音频格式。它是由Sony和飞利浦公司共同开发的,最初是为Super Audio CD(SACD)标准设计的。DSD使用脉冲密度调制(Pulse Density Modulation,PDM)技术来编码音频信号,与传统的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 Modulation,PCM)技术不同。
DSD格式的主要特点包括:
高采样率
DSD通常以2.8224 MHz(DSD64)或5.6448 MHz(DSD128)的采样率工作,远高于CD标准的44.1 kHz。
高采样率使得音频文件能够捕捉更多声音细节和动态范围,为听众还原出真实感和空间感极强的音频体验。
低比特深度
DSD使用1位的数据表示音频信号,这种“粗糙度”的形式使得文件体积较小,但能够提供接近原始模拟信号的音质。
无损压缩
DSD格式是一种无损音频编码格式,能够在保持音频质量的同时减少文件大小。
文件格式
DSD文件通常以.dsf或.dff为后缀,需要使用支持DSD解码的音频设备才能播放。
DSD格式的应用:
Super Audio CD (SACD):
DSD最初是为SACD设计的,这是一种比传统CD具有更高音质的光盘格式。
高解析度音乐流媒体:
DSD格式也用于高解析度音乐流媒体服务,如索尼精选等,提供11.2 MHz DSD级别(DSD 256)的音乐。
DSD格式的硬件支持:
解码设备:
支持DSD格式的解码设备通常具有较高的硬件要求,如高性能的DAC(数字模拟转换器)和专门的音频处理器。
播放设备:
支持DSD格式的播放设备包括专门的SACD播放器和高解析度音频播放器。
总的来说,DSD格式提供了一种高解析度、无损的音频编码方式,能够带来更为细腻和真实的音质体验。然而,由于其高采样率和低比特深度,DSD文件通常具有较大的容量,对解码和播放设备的硬件要求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