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干爹,是保山地区许多地方民间流行的一种原始的交谊结友方式,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种风俗的形成,与社会生产落后以及人们在遇到困难之时渴望能够得到亲情以外的帮助这种求助心理有关,故在地广人稀、缺医少药、民风古朴的山乡最为多见。
在保山市的瓦窑、瓦马、瓦房等山乡,干爹通常有两种拉法,一种是认准目标,协商结亲。即山里娃娃能大跑大走之时,父母便向自家看中的邻村别寨的相识之人表明心愿,若对方同意,便择一吉日,杀鸡煮肉,邀亲唤友,磕头、取名,完成一应寄名手续。据说,娃娃过继给干爹后,一改姓换名,便不是自家儿子了,即便命里带点小灾小难什么的,也就化解开了。
有趣的是另外一种拉法听天由命,强拉硬逼。采用这种法子结亲,只能在大年初二至元宵节这段时间进行。想拉干爹的人家往往选个双日子,由男人带上公鸡、腊肉等食物,天不亮就到村外小桥狭道这样的行人必经之处横拉一根细细的白线,然后在其附近埋伏起来:不论是谁,只要经过此地并绊断了白线,即被认定为是亲家了,埋伏者便飞奔而出,拱手作揖,叫一声亲家。天意难违,通常情况下,来者只能应允,否则是要背骂名的。于是埋锅造饭,就地野炊。吃饱喝足之后再进村认门并举行拜寄仪式。来者倘是妇女,那她当然是干妈;若是未婚男女,那就是干哥、干姐、干弟、干妹;倘不巧碰上的是牛呀马呀羊呀狗呀什么的家畜,那也拉由其主人代替,履行一切手续和义务,只是取名时必须按绊线动物的称谓来定,如马儿、狗儿什么的。
无论是人有意选择还是天命所定,干亲一旦形成,双方便亲如一家,互相照应,年头节下,亦应时造访,以手足之情互待,相处好的,甚至情连几代,传为佳话。
更为奇妙的是,在腾冲县的一些山乡,还有一种拉大树当干爹的习俗,并有许多人自小便拜了某株奇树古木为干爹的,因为他们的父母相信,古树参天,根深叶茂,福荫极广,一旦拜作干爹,就能保佑娃娃无病无灾,长命百岁。特别虔诚者还要请神职人员帮算一算大树愿不愿收,若愿,则选一黄道吉日上供焚香,三拜九叩地行过大礼,才算结上了人树干亲。末了,还得给孩子取个有枝有叶的名字。由于此俗相沿甚久,故腾冲境内不少知名的古树如小西的雷打树、打苴的大橡树、和顺的双杉、马站的鹅毛树、界头的银杏王等,无不膝下攘攘,拥有许许多多在世的或早已离世的干儿子、干女儿,而他们当中不少人就叫树茂、树荣、树寿、树生以及树美、树秀、树芳、树英这类万古常青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