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剃头是济南乃至整个山东的春节习俗之一。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过去要给灶王爷上香,现在几乎没有这一风俗了,只是打扫卫生,等待春节到来。这天还要吃饺子。
农历春节,是一年之始,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的活动,实际上是从除夕开始。
全家人吃团圆饭。饭前先到街上烧纸,把祖先迎回家,供在写有牌位的供桌上。供桌后的墙上,挂有大幅画有祖先形象的家堂轴子。吃完年夜饭,放过爆竹,一家人又嗑瓜子,聊天,通宵不眠,此即谓之守岁。到年五更新旧岁交替时刻,再吃更岁饺子。饺子一般为素馅,取新年素素静静之意。吃过更岁饺子,新的一年来临。
年初一清早,大拜年开始。孩子穿新衣,和大人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过去晚辈给长辈拜年,都要向着供桌磕头,边拜边喊:给某某拜年(磕头)啦!近年一般不再磕头,熟人见面抱拳握手,说过年好之类的吉祥话。长辈把压岁钱分给孩子。
除夕和初一,有许多禁忌。如除夕夜不能高声说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出嫁的姑娘初一不能回娘家,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除夕和初一打碎器具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要赶紧说岁岁平安来破解;初一不能吃面条,据说会一年麻烦不断;初一不兴扫地倒垃圾,怕的是将财宝一起扫出门。
年初二,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要盛情款待。姑爷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要坐在上首位子上;回门的女儿则陪着久未见面的母亲和姊妹说话。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习俗至今流行不衰。
年初三,旧时有挖月牙儿的习俗。一些妇女将孩子带到院里,面对新月跪在蒲团上,手拿勺子,先对月牙挖几下,再在自己的肋边比划几下,口中念叨:正月初三挖月牙,风牙火牙随风去,从此再不发。据说这样一挖,一年当中就再也不会牙痛。这天按旧俗还是开井日。清晨,人们便以香火、素菜等供于井台上,将除夕封井的红纸揭去,开始汲水。
正月初五旧时称破五。这天家家包饺子,俗称捏破五;全家人吃团圆饭,忌说不吉利的话;小孩子燃放鞭炮,叫作送年。初五晚间,送家堂:供上水饺,跪拜祖先,取下家堂轴子,再到街上为祖先送行,这就意味着年节已经过去。
正月初七为人日,唐代称为人胜节,在济南民间叫作人七日。据说人日主人丁兴旺和人身健康,人们以此日的天气晴否来占验本年的收成好坏。人日这天妇女不能做针线,俗传人日做针线,专扎婆婆眼。
正月初十,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则会伤庄稼。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流行抬石头神的习俗:初九夜里,将一瓦罐冻结在平滑石头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轮流抬瓦罐奔走。若石头始终不落地,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若石头落地,预示年成不好。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除观灯外,济南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舞龙灯的、耍狮子的。这些活动到元宵夜达到了高潮。各种表演队伍中,高跷队的阵容最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