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儒家也是有信仰的

时间:2025-02-11 21:34:33 主机游戏

  说儒家没有信仰,我是决不能接受的,我也并不认为当下中国社会丧失了信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主任李晨阳在尼山论坛的分论坛上亮出观点,引发了台上台下来自大陆、台湾等地华人学者的讨论。

  面对中国人有没有信仰这个争论已久、却愈显新锐的问题,华人学者们说,不能把信仰和宗教信仰划等号。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的,李晨阳认为,有些人相信人类应该尽量避免苦难;有些人相信人性善,为了体现人性要做善事;儒家讲,人的一生要立言、立德,这都是信仰。

  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认为,儒家思想从知识的研究、袭承出发达到人生理想,不同于宗教通过信仰人格神实现。宗教讲信、望、爱,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也讲望、爱,但不求信。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对信仰路径的 不同做出形象的讲解:厅堂里挂着忠、恕牌匾,逢初一、十五要祭天地、祭祖先、祭圣人。几千年来,在父辈的言传身教、口耳相传中,在开蒙读物《三字经》、 《千字文》中,在家族的祭祀活动中,中国人的敬畏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就这样慢慢凝结、慢慢长大。郭齐勇认为,儒家以仁爱为中心的思想,就是中国民间百姓的信仰所在。

  信仰可以与上帝无关,但学者们相信,它一定与道德相依,并且发自内心。中文繁体德字是正直的直下边一个心,李晨阳说,道德是发自内心的。郭齐勇也记得母亲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将心比心。

  这场有关信仰和道德的对话,并没有回避当下社会出现的乱象和人们对道德信仰缺失的热议。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人忘掉了更根本的东西,脱离了历史语境去理解致富光荣,甚至拿来作为一个人信仰的全部、指导生活的全部,那是非常可怕的。李晨阳说,当下中国社会确实对人的信仰,也包括他这样的海外华人的信仰提出了挑战,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金钱挂帅、物质刺激,今天中国社会有很多乱象。郭齐勇说,但让我们看看中国的百姓:小悦悦事件中出手相救的扫街大妈、替过世兄长还钱的信义兄弟,他甚至回忆起文革期间自己在农村感受到的温情。中国百姓的信仰,他们的道德信念、做人目标、生活哲学,仍然是孔仁孟义。

  中国历代儒生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的参与、谏言都是直截了当的,郭齐勇说,至今我们仍保有忧患意识: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付出了生态和道德的代价。一定要回到中国文化的根本,重新恢复我们的信念和信仰。

  我认为这个弯子会转过来的,李晨阳说,我对中国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