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排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项目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排期策略:
研发总工时的一半原则
测试时间通常为开发总工时的一半,但具体比例可能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求复杂程度
需求的复杂程度可以从改动比例和链路长度两个方面来考虑。如果改动主要在后端或链路较长,测试时间可以适当增加。反之,如果改动主要在前端且链路较短,测试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业务风险程度
对于风险较高的功能需求,如账单结算,测试时间可以适当增加,以确保功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测质量
如果开发同学提测质量一贯较高且修复bug效率高,可以适当缩短测试时间。反之,如果提测质量较差,可能需要增加测试时间来确保质量。
项目类型
技术项目和产品项目的排期原则不同。技术项目可能因为接口测试和功能回归等原因,测试时间可能会超过研发时间。
迭代开发
对于稳定迭代开发的产品项目,测试周期通常是研发周期的30%-50%。如果是首次开发,测试周期可能会更长,包括额外的性能、异常、稳定性等测试工作。
联调周期
如果项目涉及多个方的联调,测试排期需要考虑联调case的数量和执行速率,以及联调环境的复杂度。
数据和历史表现
可以参考历史项目的bug数和重新激活数来评估当前项目的测试需求,并据此调整测试排期。
并行和提前规划
开发和测试可以并行进行,提前完成用例设计和评审,以确保测试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按时完成。
预留冗余时间
测试排期应预留一定的冗余时间,以应对沟通、需求改动和环境问题等不可预见的情况。
质量与进度的平衡
测试排期需要平衡测试质量和项目进度,确保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同时,不影响项目的整体交付时间。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制定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测试排期计划,从而确保软件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