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出自妫姓:
陈姓的主要源头来自于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封舜帝的后代妫满于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妫满因此成为陈国的第一任君主,其后代以国为姓,形成了陈姓族群。
出自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称为陈氏。此外,陈国内乱时,陈厉公的儿子妫完逃到齐国,改姓田,其后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但其后裔也有复姓陈氏。
少数民族改姓:
陈姓还有一支源自伏羲氏,伏羲氏在陈(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建立了古老的风姓部族,其后人以族为姓称为陈氏。此外,鲜卑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也有改姓为陈姓的情况。
他姓改姓冒姓:
如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陈氏之家,改为陈姓。
陈姓疍民与堕民:
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
综上所述,陈姓的来源多样,既有汉族的妫姓和改姓,也有少数民族的改姓和他姓改姓冒姓。陈姓在中国人口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分布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