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和“思维定式”都 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经验而形成的固定模式或倾向,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有一些区别:
思维定势
通常指的是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经验而形成的固定模式或倾向。
这种定势可能导致人们在面对新问题时难以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影响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定势往往具有更强的情感色彩,通常用于描述一种固定的想法或偏见。
思维定式
是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思维定式也可以指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往往会按照某种模式进行思考,这种模式来自于某种思维规律,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所创造的。
在应用场景上,思维定式可以促进创新,例如在思考某种机制和流程时,通过运用思维定式,将各种可能性有序排列出来,从而为具体创新提供基础的思维支撑。
建议
在日常写作和表达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使用“思维定势”或“思维定式”。例如,在描述固定模式或倾向时,可以使用“思维定势”;在描述心理准备状态或思维规律时,可以使用“思维定式”。
在需要强调创新思维和灵活性的场合,可以更多地使用“思维定势”来提醒自己跳出固有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