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包括:
经济更加发展:
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民主更加健全: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人民的参与度和代表性显著提高。
科教更加进步: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国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文化更加繁荣: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民文化素养显著提高。
社会更加和谐:
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国民教育水平、健康水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依靠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建设:
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注重城乡、区域、产业、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均衡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
这些目标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取得的显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