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能够自我复制并传播的恶意软件,它可以嵌入到合法程序或文件中,通过执行特定操作来破坏或干扰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病毒的名称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病毒,因为它们同样具有感染性和传播性。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
自我复制:
计算机病毒能够复制自身,将病毒代码附加到其他程序或文件上,或者创建自身的副本。
隐蔽性:
病毒通常会隐藏自身,不易被用户发现。
破坏性:
病毒可能会删除文件、破坏系统数据等。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根据传播方式和感染对象的不同,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文件感染型病毒:
这类病毒会感染可执行文件(如.exe和.com文件),当用户运行被感染的文件时,病毒会启动并进行复制和传播。
引导型病毒:
这类病毒通常隐藏在操作系统的引导扇区,当用户启动计算机时,病毒会自动执行,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
计算机病毒的法律定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计算机病毒被明确定义为“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反病毒软件必须随着新病毒的出现而升级,提高查、杀病毒的功能。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的,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
综上所述,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隐蔽性和破坏性的恶意软件,能够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分类和法律定义,有助于更好地防范和应对计算机病毒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