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发生在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及附近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和焚烧。
英法联军入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无力抵抗外敌的侵略,导致圆明园被毁。
英法联军的贪婪和残暴:
英法联军为了报复清政府的抵抗,掩盖罪行和发泄私愤,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和焚烧。
文物被掠夺: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后续破坏: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对圆明园又大肆劫掠,拆毁了园内仅存的一些建筑,并将其中大量有价值的建筑材料卖掉,使圆明园彻底荒废。此后,圆明园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
现状:
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悲剧,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它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国家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