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简介

时间:2025-02-14 18:18:45 网络游戏

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它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并用绳索固定。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有着观赏、实用、艺术、经济等诸多价值。

蒙古包的构造比较简单,一般分为顶盖和围子两部分。顶盖的构造有木架式(又称土墙式)、毡房式和石墙式三种类型;围子的结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类型;围子周围用羊毛或毡子作墙壁装饰。有的地方还加设壁龛用以存放粮食或其他物品。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长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部分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的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总的来说,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适应草原环境、满足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需求的理想居住形式。它的设计既实用又美观,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