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燕山,本名窦禹钧,是五代时期人,因其家住燕山一带而得名“窦燕山”。他生有五个儿子,并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窦燕山的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他年轻时并不明白道理,虽然家境富裕,但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儿子,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教训他要回心向善,行善积德,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此,他立志行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且培养出了五个优秀的儿子。
窦燕山的教育方式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他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却热心教育,兴办学校,设立“义塾”,提供教育机会给远近学生,尤其是对孤寒之士和贫士提供衣食和资助。他还收养了一个被仆人盗走钱的女孩,并为她准备了嫁妆和贤德的夫君。
窦燕山的五个儿子在父亲的教导下,都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官员,长子窦仪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次子窦俨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他们的成就使窦家被称为“窦氏五龙”。
综上所述,窦燕山有义方主要体现在他 良好的教育方式和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上。他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五个优秀的儿子,并且对周围的人施以善行,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