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交
典故: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没有杀一个与他的小妾相爱的门客,而是给他准备了许多礼物,把他推荐给卫国国君,并对他说:“我们是布衣之交,希望卫国能给你伟大前程。”后来卫国准备联络其他诸侯去攻打齐国,该门客极力劝阻,避免了一场战争。
八拜之交
典故:“八拜”本指古代世交子弟见长辈时的礼节,后指好友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
刎颈之交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秦王在渑池的相会,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返回赵国。两人因此结为生死之交,成语“刎颈之交”形容那怕砍头也不变心的朋友。
莫逆之交
典故: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
高山流水
典故: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他遇到知音钟子期,两人相互欣赏,成为知己。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管鲍之交
典故: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管仲本钱少却拿得多,鲍叔牙不以为意。后来两人一起去打仗,管仲躲在最后面,鲍叔牙替他说话。齐国内乱时,鲍叔牙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小白当上国王后,封鲍叔牙为宰相,但鲍叔牙认为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成语“管鲍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割席断交
典故: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他们同在园中锄草,管宁看见地上有一片金,仍依旧挥动锄头,而华歆则高兴地拾起金片。管宁责备华歆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华歆最终扔掉金子。后来,他们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经过,管宁仍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这些成语典故都反映了古人对于交友的重视和不同交友方式的评价,体现了交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