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即韩非,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33年,原籍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韩非出身于贵族家庭,是韩釐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他天生口吃,但具有很高的文才,擅长写文章。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强调政治权力的集中和法治的重要性,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是一部集政治、军事、法律、伦理等多方面内容于一体的哲学文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曾向韩王建议变法,但未被采纳。后来,他的著作被秦始皇阅读,嬴政非常赏识他,甚至想要起用他。但由于李斯等人的嫉妒和陷害,韩非最终被下狱毒死。尽管如此,他的思想和著作仍然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专制君主提供了富国强兵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