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是一句出自《论语·为政》的名言, 反映了孔子对于政治和道德在治理国家中作用的看法。这句话的直译是:“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
在这句话中,孔子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一种是依靠政治手段和刑罚来治理国家,另一种是依靠道德教化和礼制来引导百姓。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但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相反,道德教化能够使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
孔子的这一观点强调了道德和礼制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道德教化和礼制的引导,百姓才能真正地懂得廉耻,从而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这种以德治国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