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位阶

时间:2025-02-13 12:45:29 网络游戏

法律位阶是指在一国之内同一法域之中,法律体系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特征。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中,为了维持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不但各种法律部门在横向上要相互衔接,而且各种法律渊源在纵向上要保持协调。从法的效力上看,一切法律渊源都具有法的形式效力,该效力本身并不存在差异;但是,不同渊源的法律规范却存在等级。所谓法律位阶,是指每一部规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体系中的纵向等级。下位阶的法律必须服从上位阶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须服从最高位阶的法。

在我国,按照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法律位阶共分五级,它们从高到低依次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

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阶,其他任何法律渊源均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

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的效力相同,但低于地方性法规。

综上所述,法律位阶的划分是为了确保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和协调,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在适用法律时,下位法必须服从上位法,所有法律必须服从最高位阶的法,即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