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指的是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关于缠足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但较为普遍的观点是 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
北宋后期:
有文献记载,缠足最早出现于北宋后期,例如《鹤林玉露》中提到的建炎四年,柔福帝姬因脚大被疑,这表明在北宋时期已有缠足的现象。
南宋:
缠足风俗在南宋时期开始普及,皇室和上层社会是最早开始缠足的,例如《宋史·五行志》中提到的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
五代:
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这种风气逐渐形成并风靡整个社会。
隋朝:
也有说法认为缠足起源于隋朝,例如隋炀帝时期,吴月娘通过裹脚获得隋炀帝的宠爱,并导致裹脚之风日盛。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缠足最早开始于北宋后期,并在南宋时期广泛流行。五代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对缠足的推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