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系统,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是一种 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技术。它通过编程来实现对工业设备的控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一个典型的PLC控制系统通常由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中央处理单元(CPU):
CPU是PLC系统的大脑,负责执行程序逻辑、处理输入/输出信号以及与其他系统组件通信。
内存管理:
管理PLC的内存,包括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和工作存储器。
输入输出(I/O)接口:
I/O接口可连接外部设备,像传感器、按钮等作为输入设备连接到输入接口,向PLC传输信号,而输出接口则连接如电机、指示灯等执行元件。
当有输入信号时,PLC按照程序逻辑进行运算处理,然后输出信号来控制外部设备,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PLC控制系统广泛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如汽车制造中的机器人焊接控制等多种场景。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其他形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不尽相同,在实际工程中,它围绕着PLC本身的特点,以满足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为目的开展工作的。一般包括硬件系统的设计、软件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设计等。
PLC控制系统是在传统的顺序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形成的一代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它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执行逻辑、记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建立柔性的远程控制系统。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推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PLC是由模仿原继电器控制原理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PLC只有开关量逻辑控制,首先应用的是汽车制造行业。它以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PLC更多地具有计算机功能,不仅用逻辑编程取代硬接线逻辑,还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和处理等功能,真正成为一种电子计算机工业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