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出自东晋与前秦之间的 淝水之战。它用来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
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晋书·谢玄传》中的描述。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将领谢玄率领的部队在夜间撤退时,因为风声和鹤叫声而疑心是追兵的到来,从而表现出极大的恐惧和紧张。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前秦皇帝苻坚率领的八十万大军与东晋谢安、谢玄等人率领的八万精兵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最终,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因此,风声鹤唳这个成语与淝水之战紧密相关,形象地描绘了战争中的恐慌情绪和紧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