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写作背景是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具体来说,小说创作于1921年,背景是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后,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取而代之,同时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这种双重压迫导致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生活在饥寒交迫和政治权利缺失的状态中。
鲁迅在1919年12月回到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平,亲眼目睹了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感悲愤。他将这次回家的经历作为题材,于1921年1月创作了这篇小说。小说通过“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并深刻指出了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膜。
因此,《故乡》不仅反映了鲁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旧社会的改造愿望,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乡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