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支出是指个人、企业或政府无偿转移资产(如资金、物资等)给其他组织或个人,用于支持其活动或满足其需求的行为。这种支出通常分为两类:
明确的捐赠:
这类捐赠通常在非营利机构的账户里进行,捐赠者希望捐款能用于特定的公益目的。
不明确的捐赠:
当捐款者将资金投入到未经特定公益目的的慈善机构时,这属于不明确的捐赠。
在会计上,捐赠支出通常被视为一种费用,因为它减少了捐赠者的净资产。在税务处理上,公益性捐赠支出在一定条件下(如年度利润总额的12%以内)可能允许税前扣除,而非公益性捐赠支出通常不允许税前扣除。
捐赠支出的具体分类包括:
公益性捐赠支出:
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如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等,属于公益性捐赠,可能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
非公益性捐赠支出:
包括赞助支出和非公益性捐赠,这些捐赠可能没有特定的公益目的。
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步骤。确认是在捐赠发生时在会计期间内确认捐赠支出;计量是对捐赠物资或资金的价值进行评估和计算;报告是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捐赠支出的详细信息。
在税务处理方面,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3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捐赠支出可能包括赞助支出、非公益性捐赠和公益性捐赠。其中,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如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等,属于公益性捐赠,可能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