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累进税率是一种税收计算方式,其基本原则是将纳税人的收入或交易额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税率。当纳税人的收入或交易额超过某个等级时,仅对超过部分按照更高一级的税率进行征税。这种方法旨在确保税收的公平性,使得收入更高者承担更多的税负,从而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超额累进税率的主要特点包括:
分级累进:
根据收入或交易额的不同范围,设定不同的税率。随着收入或交易额的增加,税率也随之增加。
仅对超额部分征税:
当收入或交易额超过某个等级时,仅对超过该等级的部分按照更高一级的税率征税,而不是对全部收入或交易额征税。
计算复杂:
由于存在多个等级和对应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时需要分别计算每个等级的税额,然后将这些税额相加。
以个人所得税为例,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分为综合所得适用税率和经营所得适用税率。综合所得适用税率为3%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具体分级如下: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经营所得适用税率为5%至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需要注意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各种免税额、扣除额和速算扣除数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