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是中国在1953年至1957年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目标是通过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的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以下是该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工业化进程的显著进展
重工业的发展:在钢铁、机械、化工、电力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
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物流效率,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交通建设方面的成就
铁路建设:建成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等,使南北铁路贯通。
公路建设:建成了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等,沟通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
基本建设方面的成就
投资总额:五年内全国完成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其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部门的基本投资总额为493亿元,超过原来计划427.4亿元的15.3%。
固定资产:五年新增加固定资产460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经济增长: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这些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显著进展,还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