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编程框图的制作步骤如下:
程序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规模、控制方式、输入/输出信号的种类和数量、是否有特殊功能的接口、与其它设备的关系、通信的内容与方式等,从而对整个控制系统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熟悉被控对象,将控制对象和控制功能按照响应要求、信号用途或控制区域分类,确定检测设备和控制设备的物理位置,了解每一个检测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形式、功能、规模及之间的关系。
设计程序框图
根据软件设计规格书的总体要求和控制系统的具体情况,确定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按程序设计标准绘制出程序结构框图。
根据工艺要求,绘出各功能单元的功能流程图。
编写程序
根据设计出的框图逐条地编写控制程序,编写过程中要及时给程序加注释。
程序调试
调试时先从各功能单元入手,设定输入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各功能单元调试完成后,再调试全部程序,调试各部分的接口情况,直到满意为止。
程序调试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现场进行。如果在现场进行测试,需将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与现场信号隔离,可以切断输入/输出模板的外部电源,以免引起机械设备动作。
程序调试过程中先发现错误,后进行纠错。基本原则是"集中发现错误,集中纠正错误"。
编写程序说明书
在说明书中通常对程序的控制要求、程序的结构、流程图等给以必要的说明,并且给出程序的安装操作使用步骤等。
此外,三菱PLC框架式编程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程序模块化设计
将程序分成多个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或子任务,以方便管理和修改。
状态机设计
将程序中的各种状态进行设计,可以方便地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
开放式编程
采用类似于C语言的structured text(ST)语言进行编程,可以避免由于跟踪太多跳转而导致的逻辑混乱。
采用框架式编程方法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且可以方便地对程序进行扩展和修改。
建议:
在进行编程之前,确保对控制系统有充分的了解,包括被控对象、输入/输出信号等。
使用模块化设计,将复杂的程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模块,便于管理和维护。
在编写程序时,注意注释的添加,以便于后续的调试和修改。
在调试过程中,先从单个功能单元开始,逐步扩展到整个程序,确保每个部分都能正常工作。
最后,编写详细的程序说明书,为后续的使用和维护提供方便。